中国自古以来就有“人过留名”、“雁过留声”之讲究,无声无息,算是白走一遭,在这种三观的熏陶下,无数的古人都在努力的往上爬,想要出人头地,说句不好听的,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本功利主义史。
因此,每一位死去的人,都会受到一系列的评价,即便是帝王,也是一样,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谥号和庙号,这种对于死后的“盖棺定论”,实际上也是一种警示,让其在位期间,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。
基本上,在唐代以前,所有的皇帝都喜爱玩谥号,基本上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谥号,而唐代的那些皇帝,则是将这个谥号玩烂了,一位帝王居然能有这么多的谥号。
谥号用多了之后,皇帝就改成了庙号。
因此,我们大致能够发现,唐代以前的历代帝王,都是被称作 XX帝,而唐代以后的皇帝,则是被称作 XX祖,又或是某某宗。
一般来说,那些被称为“祖”的皇帝,大多都是开过皇帝,死后才会被后人冠以“祖”号,其余的皆为“宗"。
不过,这庙号的发展却是曲折的,在汉朝的时候,曾经十分惜字,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庙号,不过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,庙号便开始泛滥了起来,像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睿,生前就给自己定了个“烈祖”,实在是一个奇葩。
到了唐代之后,由于谥号被玩烂了,皇帝害怕把庙号也玩烂了,因此用起来就非常谨慎,就比如李世民,他为大唐的发展强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但他死后,却只被封为一个唐太宗的庙号。
后代的帝王,大部分都没有唐太宗这样的实力,所以他们只需要给自己取一个带宗的庙号就可以了。
可以说,唐代以后,帝王的庙号,大多都是按照开国皇帝可以用“祖”字来作为庙号,也就是“开山为祖,守成为宗”。
每个王朝都有一个祖号,听着还不错,可是到了明朝时期,就被人给打破了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被称为太祖,那也不算错。
朱棣去世后,被称为太宗,也是没有问题的,可后来的嘉靖皇帝,为了将自己不是皇帝的父亲抬进太庙,硬是给朱棣提了一个档,追封其为成祖,于是,明代就有了两个祖。
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,努尔哈赤在称帝的过程中,将自己的规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甚至还将自己的四位先祖都追封为祖,不过,这一点,历史并不承认。
可以说,从一开始,大清王朝就把目标放在了超越明朝的高度,这也是为什么清朝会有三位庙号为祖的皇帝。
他们分别就是是清太祖努尔哈赤、清世祖顺治皇帝和清圣祖康熙皇帝。
努尔哈赤作为清朝政权最早的奠基人,被称为太祖,倒也说的通,清朝一开始不过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,直到顺治时期,才统一了中原,按照“开山为祖”的原则,顺治被称为“清世祖”,虽然有争议,但也说的过去。
在清朝的庙号评价体系中,最惨烈的就是努尔哈赤之子,顺治皇帝的父亲,皇太极了,他错失了祖庙号,最后只得一个清太宗的庙号,难道是皇太极没有这个资格吗?
事实上,清王朝成立于1636年,而皇太极可以说是清王朝开国的第一任皇帝。
论文治武功,皇太极丝毫不逊色,对外战争上,其他的不提了,光是他与明朝之间的争斗,就堪称完美,特别是松锦大战,更是让大明元气大伤,若不是皇太极陨落,这大清的入关皇帝,非皇太极莫属。
在内部改革上,极大地融合了蒙、满,汉三民族,为清王朝最后入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他有足够的资历,有足够的实力,有足够的功绩,却只得到了一个太宗的庙号,而他的儿子,却被评为祖,皇太极实在是太憋屈了。
笔者认为,皇太极的庙号之所以被人如此低估,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突然驾崩,导致皇位继承上出现了问题。
皇太极死的很突然,也没能确定谁是下一任皇帝,而且那个时候,大清王朝的权力并不是很集中,因此在立储的时候,更多的是一种“民主”的方式。
按照民主的风格,皇太极的长子豪格,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最有资格竞争皇位,双方势均力敌,最终双方采取妥协,让皇太极年幼的福临登上了皇位,也就是顺治皇帝。
但是这个妥协,实际上也是以豪格退出权力中枢,多尔衮执掌大权而完成的。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,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却很微妙,据说努尔哈赤临终的时候想让多尔衮继承皇位,但是皇太极当初联合其他贝勒夺了去,并且还让多尔衮的母亲给努尔哈赤殉葬。
不管是不是有什么隔阂,最终皇太极的庙号被定为太宗,并不算太出格。
但是为何人们后来普遍认为皇太极的庙号被低估了呢?
就是因为顺治和康熙都被评为祖,相比之下,皇太极的这个太宗,实在是有点寒酸了。
与顺治被封为世祖相比,康熙被评为圣祖,这一点很显然是被高估了。
康熙虽然是公认的一代明君,对于巩固大清的江山,抵御外敌,开拓疆土,立下了汗马功劳,但他终究不是开国皇帝,严格来说算是清朝整体政权的第四位皇帝,称他为“圣祖”,显然是有些不妥。
问题的关键是,康熙有一个看起来很孝顺的儿子,在给康熙评庙号的时候,坚持给康熙上一个规格高点的祖号。
雍正力排众议的解释说“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,旧典本应称宗,但经云:祖有功而宗有德。我皇考鸿猷骏烈,冠古轹今,拓宇开疆,极于无外,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,德洋恩溥,万国来王,论继统则为守成,论勋业实为开创。朕意宜崇祖号,方符丰功。”
应当说,雍正历经九子夺嫡,历经艰难方才登上帝位,康熙临死之前,还能选中他,实是感激涕零。
虽说不能完全符合庙号的平定原则,不过这个庙号本身就是由人决定的,有了雍正的首肯,谁也不能反对。
有些道理,就是想让他有理,他就有理,这就是真理!
事实上,以雍正,乾隆的功绩,想要称个祖号,也不是不可以,只可惜雍正去世的太早,又与乾隆的父子关系并不是很融洽,所以乾隆根本没当回事。
当然,乾隆心里的小九九,估计是想让自己的孩子给他称个“天祖”之类的庙号,可惜嘉庆不上道,他没能如愿,最后只能称个清高宗。
估计乾隆要是知道了,一定会在地下,每天都要揍嘉庆一顿,说他不孝!
当然,说到皇太极这个太宗的庙号,其实也有一定的作用,那就是让顺治,康熙的祖号,显得不是很有含金量。
你看看,皇太极做了那么多事情,也不过是一个太宗而已,顺治,康熙,应该也都做了很多大事。
和兴网-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-重庆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